方案-20140424幼兒教育課程研究-鴿子-課程預習-柯秀芬
台中市愛彌兒教育機構(2002).鴿子.信誼
皮亞傑把幼兒譬喻為「科學家」,強調孩子跟成人一樣,是個獨立、動態發展的個體,認為孩子天生就像科學家,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發問,會主動操弄物體、觀察物體變化的情形,然後將所獲得的資訊納入自己的認知體系中,重新組織、調整,形成新的概念。所以老師最重要的目標不是直接或間接告訴孩子知識,而是營造實驗的整體氣氛、引發孩子的好奇心、盡量提供孩子主動操弄物體、觀察物體變化的活動,同時提出一些爭論點,造成孩子某種程度的認知衝突,促使孩子的思考層次逐步提升。(頁8)
好的提問,能引發思考;壞的提問,能破壞思考。(頁26)你在和孩子說話時,能不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語嗎?高中老師曾對我們說「利刃傷人痕亦合,言語傷人恨難消」,孩子即使受傷也不自知,但是你留給他的陰影,讓他學習不發問的態度是很難藉由之後的教育改善的。成人在和孩子對話時,應注意提供好的提問並傾聽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後,再提問,讓孩子學習思考,這就是一個好的提問循環。
科學是藉由探索來發現世界種種事物與現象的一種方法,而科學家則是細心的觀察者。他們所從事的科學研究是對有興趣深入研究的題目提出理論、蒐集相關資料,並且以非常謹慎的態度來評估這些資料。(摘自《與兒童一起探索-美國河濱街教育學院幼教課程指引》,p.248 光佑出版社)(頁154)
科學的方法(如:觀察、實驗、推論、預測、記錄、溝通等),得到科學的知識,更培養了科學的態度(如:好奇心、存疑)在方案中學到。(頁155)在幼兒園的科學的學習可以由以下方式來得到:讓孩子透過與環境的「對話」來學習科學、讓孩子發展自己的理論、讓孩子自己評估自己的理論、保持記錄。
科學知識建構過程表(頁164-167)
|
科學知識
|
活動
|
孩子提出的問題與理論
|
驗證方法
|
結果
|
吃
|
愛吃什麼?
|
餵鴿子
|
l 食物的大小影響選擇。
|
食物剝小塊
|
米最先吃光
|
游泳
|
|
|
|
|
|
這張表中,最重要的是孩子提出問題與理論,臺灣大部分的幼兒園都缺少這個步驟,我們太習慣問有答案的問題,導致孩子在頭七年學會的不是存疑這個社會或發現這個世界,而是看大人的臉色來驗證自己的對錯。我們為什麼要鼓勵幼兒對成人已知的理論再提出成人看似幼稚的理論呢?因為,我們要培養的人,是青出於藍更甚於藍的未來人,若是孩子不先學會存疑,那麼他就會死死的認為我們給予的知識都是對的,而不會去創新或發現新點子,長久下來,我們培養的只是一群思想呆板但充滿知識的機械小孩。不,不是的,我們要培養的孩子是要引領人類走向更進幸福的未來,因此,鼓勵孩子式的思考和協助他們自己探索解答,是刻不容緩的事。
由書本尋找答案是好的,由網路找到解決的方式也是不錯的,但我還是要在這裡提醒一下,孩子式的理論是先於找尋答案的,若是一名孩子能創造自己的理論且找到我們看似謬誤的證據,我們也要鼓勵他直到他自己驗證和發現錯誤。孩子理論的建立是較尋找他人給予的答案還重要,他在這個時期要培養的是自我整合知識並給予推論的能力。
我常以此話自勉,「不要讓別人告訴我做不到」,那是你做不到,不代表我做不到。這裡,我想表達的是,不要告訴「孩子不可能」,那是你覺得不可能,不代表在孩子的世界或未來的世界不可能。因此,孩子畫的會飛翔於空中的汽車或潛入海裡的飛機都有可能會發生。
我們不該一直反對別人,我們支持孩子或他人並給予參考建議。我想,這也是一個平和民主的社會所應該具備的。當我們被告知電價上漲時,許多成人做了什麼?抱怨。孩子做了什麼?思考如何省電或創立新電力的方式。請不要將大人的抱怨和無用的語言帶給孩子了,下一代,如此純樸的孩子,正試著改變這個世界,求求你,別將你對社會的無能為力灌輸給孩子。請相信,孩子是有為的,只要我們給予他信心,引導他方向,讓他相信他是有能力的。這樣,也許,人類會享有更幸福的未來。